2015年6月20日 星期六

登山料理,「鋁合金輕量雙鍋組」開箱使用文

話說小編本來是不會做菜的,一直到大學參加登山社,被分派了採辦伙食的工作後,才開啟了對烹飪的興趣。多年來的高山料理經驗可以歸納一個心得:在高山烹飪伙食真的是一件既有趣而高深的學問啊。怎麼說?登山的伙食要講究可以很講究,想亂吃當然也可以很隨意,不過我這邊要討論的,不是快煮拉麵那種懶人料理。反而是那種:「平常在山下不一定會吃,但登山時卻想試做看看,有一種,耶!在山上也可以吃到這樣的料理啊」的驚豔感,做起來不會太複雜,但還原度又很高的料理。

想要在登山時做出驚豔的料理,得把握一個原則:「有捨才有得」。最主要的原因在於,在山上炊煮時會受到許多外在條件的限制,導致有很多在家裡可以發揮的技能在山上就變得無計可施。譬如說重量,背不動的話,什麼美食都別說了,只背的起一包泡麵的人,千萬別想在山上吃牛排套餐。譬如說體力,當天行程已經累的半死,小編也是隨便吃一吃,絕對不會給自己找麻煩。譬如說煮飯,因為壓力跟氣溫的關係,所以容易煮得半生不熟,或是因為登山爐講究輕、小的關係,火焰的幅度不夠廣,容易發生在爐火上方燒焦,但其他區塊的食物仍難以煮熟的情況,特別像是炒蛋、煎鬆餅這一類的料理,不是蛋不成蛋樣,不然就是某一個區塊特別的焦黑,賣相不佳,難以達到色香味俱全的田地。通常為了彌補這樣的限制條件,只好屈就現況,例如加一大堆油,讓熱可以均勻擴散,以避免黏鍋,但是這樣油膩的料理總是離心目中完美的境界還差上一大截。

話雖這麼講,但是因為屈就而尋找替代方案,進而找到一個還原度最高的方式,這個過程其實這也是一個很有樂趣的過程。有意思的是,今年(2015年)snow peak出了一套新的鍋子,在某方面上,似乎可以解決我在高山烹飪上黏鍋的問題。恰好六月中約了兩個朋友一起去爬雪山翠池,於是正好拿來測試新鍋的能耐。

這款新鍋的全名叫做「鋁合金輕量雙鍋組」,有兩個尺寸:1000(SCS-200)1500(SCS-201),這次把兩款都帶上山用,這鍋子的尺寸當然是有充分思考過,可以塞進兩個瓦斯以及今年心推出的兩款爐頭:防風爐(GS-370)及安定爐(GS-360)。


當然不只可以放瓦斯、爐頭,兩套鍋組也可以全部疊起來。有沒有發現,每一層之間都墊一塊襯墊(內附),原因在於這套鍋內側都塗了氟聚合物塗層(也就是俗稱的鐵氟龍不沾鍋加工處理),就是為了避免收納時,鍋子和鍋子之間摩擦,加快塗層剝落。




小鍋用來煮三人份的飯恰恰好,煮飯時,鍋子內側的鐵氟龍比較不會黏底煮焦。小編趁這個機會跟大家分享在山上煮飯成功的兩個秘訣:(1)火候(2)水量
先說水量,超過海拔三千公尺的話,水量至少抓米量的1.5倍,像小編第一晚住的營地在雪山山頂(海拔3,886公尺)就用了1.6倍的水。再來說火候,把適當的米量及水量倒進鍋子後,用大火煮滾,接著轉微火煮半小時再關掉,悶約10分鐘就大公告成了。
TIP 1:一般來說在山上很難取得量器來量米的克數,所以我會用碗當量器,一碗的米約可以煮三碗的飯,像我們這次剛好三個人,一個人吃一碗,所以煮飯時就煮一碗的米,1.6碗的水。
TIP 2:蓋子上面再加一塊石頭,就可以產生像壓力鍋的效果,更容易煮成功。
TIP 3:水量寧可多不要少,水量稍多時煮出來頂多變粥還可以下嚥,水量不夠的話米心沒透,就算整桌的好菜大家可是會恨你一輩子的。

三人份的米量,用1000的小鍋時時時時(SCS-200)煮剛剛好


加了1.6倍的水

這次用地爐(GL-100)一個爐子而已,煮滾後關微火(若是周圍有風的話,記得要隨時檢查有沒有被吹滅)

1500的湯鍋(SCS-201)就用來炒一個宮保雞丁燴飯
今天缺水,用即可食料理包搭上青蒜、蘑菇快速料理即可



開飯了,煮出來的飯也是粒粒分明


第二天起床看完日出後,我們下到翠池悠閒的吃早餐,這邊有水又有野餐桌,可以慢條斯理的打麵糊做鬆餅。材料很簡單,就是鬆餅粉、雞蛋,比例隨意,調出來的麵糊就是傾倒時會慢慢形成一條直線,但又不會斷的稠度即可。

這次用的是1500鍋的煎盤(SCS-201),把鍋底塗上奶油後,倒入麵糊
等麵糊冒出氣泡後就可以左右輕微晃動,然後很帥氣的單手甩鍋翻面了


水果鬆餅配上咖啡,悠閒的早餐就是這麼簡單 


晚餐吃客家小炒&蕃茄炒蛋,這兩樣都是台灣常見的家常料理。不過蕃茄炒蛋在山上並不好做,一來上山時油不會帶多,但是炒蛋如果油量太少時,蛋又容易黏鍋。第二是蕃茄最好先炒過,不然跟蛋混合在一起時,溫度一下降得太低,可能會炒不起來。不過這組新鍋因為有不沾的處理,所以炒起來還滿得心應手的


兩鍋的份量,做三人份兩菜一湯綽綽有餘

使用心得速寫:

  • 這兩款輕量雙鍋,是眾多登山炊具中極少數有不沾的功能。在環境受限的登山過程中,料理起來十分便利,特別是在炒容易黏鍋的食材時。
  •  一組套鍋有煎盤、湯鍋、蓋子三樣,讓在山上可以做的料理更多元。
  •  湯鍋、煎盤的「面」夠大,炒起來很得心應手,收納堆疊時也可以塞不少器具。湯鍋子兩側都有尖嘴設計,方便倒水、湯。
  • 蓋子上的把手用矽膠製作,不僅不燙,也不影響堆疊空間,是個滿聰明的設計。提把可以快速拆卸,不僅節省收納空間,裝上去後也不容易脫落。
  • 導熱速度比想像中快速許多,可以節省燃料。

產品資訊:http://www.snowpeak.com.tw/product_12_2.ftl?category=13-3-1

2015年6月9日 星期二

LV-090 Low chair抽取以及收納之法

這是snow peak 韓國公司維修部所拍攝的影片,雖然小編廳不懂韓文,不過還是可以幫大家摘要一下:
1.抽取時,連同椅背桿一起抽取,盡量不要只拿椅布
2.收納時,頭下腳上,這樣子下次抽取時就不會有第一點的問題。

那麼做到上面這兩點的話,可以獲得什麼好處呢?
椅布就比較不會在抽取時,來來回回把桿子尾端的保護套弄鬆脫,造成椅布磨損,簡短壽命。

2015年6月4日 星期四

《露後記》露營的本質 - 拉號部落野營地

露營的本質是什麼?
自從進snow peak工作後,一直不斷地在思考這個問題。

才搭好營,拉號的老闆娘提醒我們說,請盡量做好分類,不然清潔隊會拒絕收垃圾。而他們每次在周日都要費好多心力再去重新分類這些客人留下來的垃圾。

「你知道嗎?」老闆娘說。「光是斜坡上來這一區,這一年多來就開了三十多個營地。」每週末來來去去的露客們,在這度過了美好的週末後,我真的無法想像,總共製造了多少垃圾,接著拍拍屁股絕塵而去。

今天跟一位露營許久的前輩聊天,他分享每次去露營時,並不會先在家裡準備好食材。反而,他會到鄰近露營地的市場去採買,不僅可以買到相對比較新鮮的材料,還可以促進當地經濟。至於保存的方法,則捨棄塑膠袋,改用保鮮盒,盡可能減少垃圾。所炊煮的食物,也盡量都食用完畢,以不產生廚餘為原則,若真的有剩餘,也會打包回家。

其實也並非要求什麼高遠的理想,但只要每次露營做到這一小部份,那麼維持好目前的狀態,就可以讓環境永續下去。「至少,讓我們的下一代,下一代的下一代還能夠繼續這樣開心的露營吧...」

2015年春